叹净品第九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净甚深!”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明。”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无垢无净。”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无得无果。”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不作不起。”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无知,
佛言:“净故。”
“世尊,是净不知色,不知受、想、行、识。”
佛言:“净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不增不减。”
佛言:“净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净故,于法无所取。”
佛言:“净故。”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净故色净。”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我净故受、想、行、识净。”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我净故果净。”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我净故萨婆若净。”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我净故无得无果。”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我无边故色无边。”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我无边故受、想、行、识无边。”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如是,如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毕竟净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
佛言:“毕竟净故。”
“世尊,菩萨若如是亦分别,即失般若波罗蜜,即远般若波罗蜜,”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从名相故生著。”
“希有,世尊!善说般若波罗蜜中著。”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何因缘故名为著?”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分别色空,即名为著;分别受、想、行、识空,即名为著;分别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即名为著;初发心菩萨得若干福德,即名为著。”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言:“何因缘是事名为著?”
“憍尸迦,是人分别是心,以是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心性不可回向,是故菩萨若欲教他化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诸法实相示教利喜,如是则不自伤,是佛所许,是佛所教,善男子、善女人亦离诸著。”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汝能示诸菩萨著法。须菩提,我当更说微细著法,汝今善听。”
须菩提言:“唯然受教。”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取相念诸佛,随所取相,皆名为著。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有无漏法皆随喜,随喜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亦是著。何以故?须菩提,诸法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不可取相,不可缘,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觉,不可知,不可回向。”
“世尊,是诸法性甚深!”
佛言:“毕竟离故。”
“世尊,我敬礼般若波罗蜜。”
佛言:“佛得是无作法故。”
“世尊,佛得一切法。”
“如是,须菩提,如来得一切法。须菩提,法性唯一,无二无三,是性亦非性非作。须菩提,菩萨能如是知,则离诸著。”
“世尊,般若波罗蜜甚为难知。”
“须菩提,无有知者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可以心知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所作。”
“须菩提,作者不可得故。”
“世尊,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若菩萨不行色,即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即行般若波罗蜜。若不行色不满足,即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满足,即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满足则非色,受、想、行、识不满足则非识,若能如是行不满足相,即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希有,世尊!于诸著中说无所著。”
“须菩提,若菩萨不行色,不著相,即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著相,即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如是行,于色不生著,于受、想、行、识不生著,于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生著,乃至萨婆若亦不生著。何以故?过诸著故名无碍萨婆若。须菩提,菩萨欲过诸著,应如是思惟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是法甚深,若说不减,不说亦不减,若说不增,不说亦不增。”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如佛尽寿称赞虚空,虚空不减,不称赞亦不减,称赞不增,不称赞亦不增。须菩提,譬如称赞幻所化人亦不喜,不称赞亦不瞋。须菩提,诸法性亦如是,若说亦不增,不说亦不减。”
“世尊,菩萨所为甚难,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心无增减亦不退不转。世尊,修习般若波罗蜜,如修习虚空。世尊,菩萨为度一切众生故,发大庄严应当敬礼。世尊,菩萨为众生故发大庄严,如人与虚空共斗。世尊,菩萨为众生故发大庄严,如人与虚空诤讼。世尊,是菩萨名为发大庄严。世尊,菩萨为众生故发大庄严,如人欲举虚空。世尊,是菩萨名为度精进彼岸,名为勇健,名为同虚空诸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会中有一比丘作是念:“我敬礼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生,无有法灭。”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为修习何法?”
“憍尸迦,若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习虚空。”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人能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我当守护。”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汝见是法可守护耶?”
释提桓因言:“不见也。”
“憍尸迦,若菩萨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即是守护。若菩萨或时远离般若波罗蜜,人若非人则得其便。憍尸迦,若人欲守护行般若波罗蜜者,则为欲守护虚空。憍尸迦,于意云何?汝能守护响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也。”
“憍尸迦,菩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知一切法空,如响如是,亦不分别,当知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以神力,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王天及诸释提桓因、娑婆世界主诸梵天王,皆来至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四天王、诸释提桓因、诸梵天王等,以佛神力得见千佛;如是相,如是名说般若波罗蜜品者,皆名须菩提;难问者,亦如释提桓因。弥勒菩萨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于此土说般若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弥勒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于是处云何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弥勒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说般若波罗蜜,不说色空,不说受、想、行、识空,不说色缚,不说色解,不说受、想、行、识缚,不说受、想、行、识解。”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色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虚空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色无染,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无染,故般若波罗蜜清净。须菩提,虚空无染,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者,终不横死,若干百千诸天皆共随从。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在在处处说般若波罗蜜,其福甚多。”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是人说般若波罗蜜,得福甚多。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有留难。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大珍宝,于法无所著,无所取。所以者何?谓诸法无所有不可得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所得故,无能染污。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以无法故,名为无染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污故,诸法亦无污,若如是亦不分别,名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有法若见、若不见,无有法若取、若舍。”
是时,若干百千诸天子踊跃欢喜,于虚空中同声唱言:“我于阎浮提再见法轮转。”
须菩提语诸天子:“非初转,非二转。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法中无转无还。”
佛告须菩提:“摩诃波罗蜜是菩萨般若波罗蜜,所谓于一切法无转无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所得,转法轮时亦无所转,无法可还,无法可示,无法可见,是法不可得故。何以故?须菩提,空不转不还,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不转不还,如是说名为说般若波罗蜜。无听者,无受者,无证者,亦无以法作福田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虚空无边故。
“世尊,正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平等故。
“世尊,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性离故。
“世尊,不可破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可得故。
“世尊,无处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形无名故。
“世尊,无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来故。
“世尊,无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可取故。
“世尊,尽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尽故。
“世尊,无生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生故。
“世尊,无作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作者不可得故。
“世尊,不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出者不可得故。
“世尊,不至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无退没故。
“世尊,无垢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烦恼清净故。
“世尊,无污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处不污故。
“世尊,不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离前际故。
“世尊,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生故。
“世尊,梦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意识平等故。
“世尊,不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戏平等故。
“世尊,不念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念不生故。
“世尊,不动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法性常住故。
“世尊,离欲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虚诳故。
“世尊,不起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分别故。
“世尊,寂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相不可得故。
“世尊,无烦恼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过咎故。
“世尊,无众生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众生际不可得故。
“世尊,不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起故。
“世尊,无二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著故。
“世尊,不异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和合故。
“世尊,不著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不分别声闻、辟支佛地故。
“世尊,不分别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分别平等故。
“世尊,无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量法不生故。
“世尊,虚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障碍故。
“世尊,不生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起故。
“世尊,无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失故。
“世尊,苦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苦恼故。
“世尊,无我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所贪著故。
“世尊,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所得故。
“世尊,无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相不可得故。
“世尊,无作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所成故。
“世尊,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可破故。
“世尊,无量佛法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过算数法故。
“世尊,无所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心不没故。
“世尊,如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不异故。
“世尊,自然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性故。”
不可思议品第十
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若人得闻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人已曾供养诸佛,何况受持读诵,如所说学,如所说行!若人闻说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所说行,当知是人已曾多供养佛,广问其义,于过去诸佛闻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如阿毗跋致。何以故?世尊,若人于过去世,不久行深般若波罗蜜,则不能信解。世尊,若有诽谤拒逆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久已诽谤拒逆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于深般若波罗蜜,无有信心,无清净心,亦不问诸佛及诸佛弟子所疑。”
尔时,释提桓因语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甚深!若不久行菩萨道不能信解,有何可怪?若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即是敬礼萨婆若智。”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即是敬礼萨婆若智。从般若波罗蜜生诸佛萨婆若智,从萨婆若智还生般若波罗蜜,菩萨应如是住般若波罗蜜,应如是习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名为住般若波罗蜜?名为习般若波罗蜜?”
佛告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能问佛是义,汝所问者皆是佛力。憍尸迦,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住色,若不住色,即是习色;不住受、想、行、识,若不住识,即是习识。
“复次,憍尸迦,若菩萨不习色,若不习色即不住色;不习受、想、行、识,若不习识即不住识。如是,憍尸迦,是名菩萨习般若波罗蜜、住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无量无底!”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住色甚深,是为习色甚深;不住受、想、行、识甚深,是为习识甚深。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习色甚深,是为不住色甚深;不习受、想、行、识甚深,是为不住识甚深。”
“世尊,深般若波罗蜜,应于阿毗跋致菩萨前说,是人闻是不疑不悔。”
尔时,释提桓因语舍利弗:“若于未受记菩萨前说当有何咎?”
“憍尸迦,若未受记菩萨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久发大乘心近于受记,不久必得受记,若过一佛、二佛,当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未受记菩萨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久发大乘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当说譬喻。”
佛言:“乐说便说。”
“世尊,譬如求菩萨道者梦坐道场,知是菩萨当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求菩萨道者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久发大乘心,善根成就近于受记,不久必得受记。”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承佛神力复更说之。”
“世尊,譬如有人欲过险道,若百由旬、若二百、若三百、若四百、若五百由旬,欲出难时先见诸相,若见放牛羊者,若见疆界,若见园林,见如是相故,当知此中必有城邑聚落,见是相已作是念:‘如我所见之相,城邑聚落去此不远。’其心安隐,不复畏有怨家贼害。世尊,菩萨亦如是,若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近于受记,不久必得受记,尔时不畏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是菩萨得是本相,所谓得见深般若波罗蜜,得闻深般若波罗蜜。
“世尊,譬如有人欲见大海,稍稍前行若见树若树相,若见山若山相,当知是中去海尚远,若不见树无树相、不见山无山相,当知大海去是不远,大海深故无有山树,是人虽不见海知必近之。世尊,菩萨亦如是,得闻深般若波罗蜜,虽未于现在诸佛前受记,自知必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我得见闻供养深般若波罗蜜故。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