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菩萨舍比丘尼?弹指之顷不与从事,于彼因缘心无所起故。
“何谓菩萨舍弃种姓?菩萨当念,令众生处在安隐以自然安,若使见者终不起嫉心故。
“何谓菩萨弃捐众贪及与睡卧?假使菩萨所在众会,若有兴发声闻、辟支佛心者,不当于彼与从事故。
“何谓菩萨离瞋恚?不从恨怒危害之心,无斗讼意,无所争故。
“何谓菩萨不自称誉?不见内法,无所观故。
“何谓菩萨不毁他人?于外一切无所见故。
“何谓菩萨弃于十恶?习贤圣道,为上行,净身口意故。
“何谓菩萨弃捐憍慢?如是所行不见诸法而有慢故。
“何谓菩萨舍于自大?所行不见形貌及与所有故。
“何谓菩萨离于颠倒?察诸所有而不可得故。
“何谓菩萨弃淫怒痴?永不睹见淫怒痴垢之所在故。
“何谓菩萨具足六法?第六住者当具六法。何谓为六?谓六波罗蜜当具足之。云何具足六波罗蜜?住六波罗蜜则能超越声闻、辟支佛故。
“何谓菩萨不起声闻、辟支佛心?此等所行不应为道,行小乘者不顺佛道,若见乞求者则怀怯弱,行菩萨者当舍离之,心无忧戚。所以者何?斯等所行为不入道,从初发意常行布施心不忘舍故。
“何谓菩萨不自贪身?所以尔者,推求本末无有吾我,计人寿命亦复如是。所以者何?谛观察之心无所有故。
“何谓菩萨不堕灭见?所以尔者,一切诸法心无所断,本末不起,一切诸法亦无所生故。
“何谓菩萨不计有常?所以尔者,假使诸法悉无所起,则无有常故。
“何谓菩萨不为想著?所以尔者,如是计之,无有尘劳,无因缘见;所以尔者,彼所见者,不见诸见故。
“何谓菩萨不倚名色?所以尔者,一切有所为无所有故。
“何谓菩萨不著诸阴?不倚诸种,不慕诸入,所以尔者,如是行者悉为自怨而无所有,以是故,不当倚著阴、种、诸入故。
“何谓菩萨不倚三界?其三界者自然无形,虽在三界而无所倚故。
“何谓菩萨不处所有?不以克期而为虚空,一切所有悉无所有故。
“何谓菩萨见佛不著?不以倚见为见诸佛故。
“何谓菩萨不争于空?一切诸法悉为空,无空,不乱空,无所争故。
“何谓菩萨具足于空?身相虚空则为菩萨,具足于空故。
“何谓菩萨不证无相?于一切相而无所念故。
“何谓菩萨志无愿慧?而于三界皆无所行故。
“何谓菩萨净于三场?便能具足十善德故。
“何谓菩萨愍哀?一切众生之类便能行德,无极大哀故。
“何谓菩萨不慢众生?而欲具足佛土故。
“何谓菩萨等观诸法?察于诸法无高无下故。
“何谓菩萨谛观道地?于一切法而无所习、无所动转故。
“何谓菩萨无从生忍?一切诸法悉无所起,亦无所灭,忍无所有故。
“何谓菩萨无所生慧?其于名色慧无所起故。
“何谓菩萨说于一品?不行二事故。
“何谓菩萨不念诸念?于一切法而无所念故。
“何谓菩萨弃捐诸见?能舍离声闻、辟支佛地故。
“何谓菩萨灭除尘劳?一切诸漏所习止处欲垢悉断故。
“何谓菩萨寂离见地?谓能逮成萨芸若慧故。
“何谓心调?于三界无所患难故。
“何谓心寂?能御六根故。
“何谓菩萨不舍智慧?谓能逮得明眼故。
“何谓菩萨无有卒暴?观于六入无染著故。
“何谓菩萨心有所入?则以一心普见一切众生之念故。
“何谓菩萨神通自娱?则以神通而自娱乐,从一佛国复至一国,所游之处无佛土想故。
“何谓菩萨见诸佛国?住此佛国则见十方无量佛国,于诸佛国亦无所著故。
“何谓菩萨如所观察?见诸佛国具足严净,三千世界所游之处,辄为转轮圣王故。
“何谓菩萨稽首诸佛供事归念?一切经法分别义趣故。
“何谓菩萨而常审谛观诸佛身?以真正见诸佛则为法身故。
“何谓菩萨晓了诸根?若能住于怛萨阿竭十种力者,则能晓了一切众生诸根本故。
“何谓菩萨佛土清净?人民清净是则名曰佛土清净故。
“何谓菩萨如幻三昧?住此三昧,菩萨则能变现一切无所不入,心无所处故。
“何谓菩萨而等三昧?菩萨于诸三昧无所希望故。
“何谓菩萨能教众生?所造德本各随其行而开化,菩萨摩诃萨则以至诚而护己身,随其众生而开度之。
“何谓菩萨至诚?自然有所劝发,欲以度脱一切众生故。
“何谓菩萨如其志愿必能得之?菩萨常具足六波罗蜜故。
“何谓菩萨所演出音,诸天、龙神及揵沓和,闻其音者各得解了而顺化之?用有大哀普等音故。
“何谓菩萨入于胞胎?菩萨摩诃萨世世所生,诸无所生故。
“何谓菩萨在于尊贵?菩萨所生在诸种姓则能化之故。
“何谓菩萨所生具足?假使菩萨在君子种,在梵志种,在居士种,则能劝化故。
“何谓菩萨在于尊姓?诸以过去众菩萨性等无差别故。
“何谓菩萨眷属具足?菩萨所从诸眷属侍使无所乏故。
“何谓菩萨土地严净?始生之时,光明照曜无数世界,其蒙光者皆得安隐故。
“何谓菩萨弃国捐家?菩萨摩诃萨舍家学道时,化无央数亿百千人而与从俱,能令众生立于三乘故。
“何谓菩萨诣诸佛树?其树则为根、茎、枝、叶、华、实,皆为七宝紫磨金色,照于十方无数佛土悉为大明,是为菩萨诣佛树严净。
“何谓菩萨一切名德而悉具足?设使菩萨人清净者,则佛国净,是为菩萨名德具足。
“何谓菩萨住十道地成为如来?菩萨摩诃萨具足六波罗蜜、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得萨芸若慧,断除尘劳,无所挂碍,是为菩萨住十道地成为如来。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行六波罗蜜、意止、意断、神足、根、力、七觉、八道、三十七品、十力无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寂然离见现入种性八等之地、若有所处离欲之地、所作办地,离于声闻辟支佛地、菩萨之地,是为菩萨摩诃萨入第九住于佛地,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十行住,是为菩萨摩诃萨三拔致。”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