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按照上文,即是达到俱空不生的境界。
正文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译文 再说,阿难!若有女人,没有生育男女,要想怀孕的,如能诚心忆念此咒,或是身上带著这白伞盖咒的,就能生福德智慧的男女。想求长命的,就可以得到长命。想果报〈注一〉能很快圆满的,果报就会很快得到圆满。身命和体力,也同样会得到所求如意。‘如大悲经所说‘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将来命终之后,可以随你的愿望,任意往生十方国土〈注二〉,一定不会生在边远下贱的地方。何况是杂形〈注三〉
注一 就是自己作了福德,,希望能早日得到果报。
注二 十方国土,有净有秽,此处是指净土而言。
注三 杂形是指地狱,饿鬼,畜生等异类之形。
正文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译文 阿难!若是一些国土,或州县聚落之地,发生饥荒,疫vg,或是刀兵,贼难之事,斗诤不息,至而旱涝为灾,风雹等灾难之地。写此神咒,安放在四城门上,并放在支提〈注一〉和脱阇〈注二〉上端,令国内所有的众生,大家一齐来迎请此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善,令人民每人身上佩带,或是每人安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那么,以上所说的种种灾难,尽都会销灭。
注一 支提意为可供养处,据杂心论说:‘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
注二 脱阇意为幢,如尊胜幢,陀罗尼幢之类。
正文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译文 阿难!随在何处,只要有国土众生,信受供养此咒,就可使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登,万民安乐。并能镇伏一切恶星,不作变怪。灾难和祸障永不发生。人民不遭横事殃祸短命之事,镣铐锁链,也不会著身,昼夜睡眠安稳,永无恶梦。
正文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译文 阿难!此娑婆世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注一〉,而以二十八大恶星主其变〈注二〉,另外更有八大恶星作它们的主宰〈注三〉,它们出现在世时,能对众生产生种种灾变,有此咒之处,这些灾变,尽都会销灭。在十二由旬〈注四〉以内,成为结坛之地,众恶灾兆,永不入内。
注一 一切灾变,都由众生心所生,众生有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故灾变亦同此数。
注二 二十八大恶星即二十八宿,分布于四方,佛经所说与中国所说略有不同,依孔雀经之说东方七星为昴毕觜参井鬼柳,而中国则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星依孔雀经为星张翼轸角亢氐,而中国则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星依孔雀经为房心尾箕斗牛女,而中国则是奎娄胄昂毕参觜。北方七星依孔雀经为虚危室壁奎娄胃,而中国则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可能孔雀经所说,专指灾变而言。中国则就常度而言,天下无故,则四方四七,各住自位。灾难将起,则四方星位,递互交错。
注三 八大恶星为金木水火士罗侯计都和彗星。
注四 由旬有三,大由旬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
解 依照万有引力之说,天体一切星球的变动,都会影响地球上人事的变化。如太阳黑子可以影响世界上经济不景气,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又史记天官书上说:荧惑舍命国为饥馑刀兵,七宿黄,兵大起一星亡则兵丧。消灾经说‘或被五星陵逼之时,作诸灾难。若大白火星入于南斗,于国于家及分野处作诸障难。’又上文所说二十八宿都是恒星,八大恶星为太阳系内行星。因此在易经即以日月五星为主,因为日月五星距地球最近,对地球的影响最大。
正文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译文 因此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中,保护初学的众修行人,能够进入三摩提,身心都泰然平静,得到大的安稳。更不会有众魔及鬼神,与乎无始以来的冤家对头,旧业宿债,来作恼乱。
正文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译文 你和这些还在有学阶段的人,与及未来的众修行者,依我所说设立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必然是戒行清净的僧人,持此咒心时,心内不存在怀疑和后侮,这个善男子〈注一〉,就在这父母所生的身体中,若不能得到心通〈注二〉,那么,十方如来所说,都当成为妄语〈注三〉。
注一 依楞严正脉所说:不犯以下四种过失的人,都可称善子。四种过失为一、坛差。二、戒缺。三、师秽。四、疑悔。
注二 据楞严正脉认为心通不出三种意义:一是证果。前文所说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坐,得须陀洹果。二是发解。前文所说: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三是宿命。前文所说: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又楞严指掌认为心通即是心地开通。如前所说不犯四过,自然心地开通,设自力未充,亦必蒙佛现助。如前文所说: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注三 佛无异说,如我说为妄,诸佛亦应同为妄语。诸佛无妄,故我亦无妄。
正文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译文 说完这番话后,会中无量百千金刚,同时在佛前合掌顶礼而对佛说:正如佛所说,我们应当诚心保护这样修菩提的人。
正文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译文 其时梵王与帝释四天大王也在佛前同时顶礼而对佛说:果有这样修学的善人,我们会尽心至诚的保护他,使他能在一生中所行所作,能够如愿成就〈注〉。
注 即于现身,圆满菩提。这就是所谓‘不历僧祗获法身。’
正文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译文 又有无量药叉大将,与众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众大鬼王与众鬼帅,也在佛前,合掌页礼而说:我也誓愿,护持此人,使他们的菩提心,能尽快得到圆满。
正文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译文 又有无量的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和值年太岁,以及诸星眷属等,也在会中,顶礼佛足而告佛说:我们也保护这样的修行人,使他们能好好的安立道场,无所畏惧。
正文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只,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译文 更有无量的山神海神,一事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的精祗,以及风神王和无色界天,在如来前同时顶礼而对佛说:我也保护这样的修行人,成就菩提,永远没有被魔扰乱的事发生。
正文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地正修行者。
译文 其时,有八万四千万亿恒河沙俱胝〈注一〉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上起来,顶礼佛足而对佛说:世尊!如像我们,所修功业,很久以前,已成就菩提。但我们都不取涅槃极果,而常随此咒,救护未法时期修三摩提的正确修行的人〈注二〉。
注一 此处是指无量多的大数,不必机械理解它的确数为多少。
注二 修习圆通,必先持戒,诵咒,如教而行,即是正确修行的人。
正文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译文 世尊!像这样修心求正定的人,若是在道场中,或在途中经行,甚而至于以散乱心诵咒游戏于聚落中〈注〉,我们的徒众,也经常随从侍卫此人。
注 修习正定而不知摄心,妄说自己是动中取静,这是邪定而不是正定。
正文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译文 纵然是魔王和大自在天〈注〉,想找机会作扰乱,始终得不到机会。其他的小鬼神,都隔离在这个善人的十由旬以外。除了他们也发心想修禅定的。世尊!像这样的恶魔和魔眷属,想来侵扰这个善人的,我就用宝杵击碎他们的头,像灰尘一样的粉碎,常令此人,一切所作,都能如愿。
注 魔王即是欲界天顶魔王天的天王,大自在天即是色界天顶摩醛首罗天王。
解 自阿难喻屋求门以来,至此说法复为一周,名选根示仪周。即是阿难所请之三摩提,按常途三摩提,意为等至。以销幻为本义。现在阿难喻屋求门,如来开示从根解结,当于结心,给心就是不堕有为,不住无为,平等任持,期至胜定,即是等至之义。六给既解,三空顿明,即是销幻。圆觉经疏释为起幻销尘。现在本经耳门称为如幻三摩提,即是起幻。始而入流亡所,动静不生,继而闻所闻尽,觉所觉空,究极而至于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即是销尘之义。楞严经正脉认为全取正因佛性,而略兼缘因以为三摩提之体,此处以耳根真闻,即是正因佛性。虽然本自具足,然而开显还需解结工夫,这就是略兼缘因之义。
以上就是楞严咒全文的白话讲解了,如果我们修行的时候能够多看看这些讲解的话是能让我们知道楞严咒和楞严经讲述的道理的,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的。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