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不预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高僧传)
(译经)。
变梵为华。通凡入圣。法轮所转。 诸佛所师。
(义解)。
寻文见义。得意忘言。三慧克全。 二依常转。
(习禅)。
修至无念。善恶都亡。亡其所亡。 常住安乐。
(明律)。
严而少恩。正而急护。婴守三业。 同彼金汤。
(护法)。
家有良吏。守藏何虞。法有明师。 外御其侮。
(感通)。
逆于常理。感而遂通。化于世间。 观之难测。
(遗身)。
难舍易捐。施中第一。以秽浊体。 回金刚身。
(读诵)。
十种法师。此为高大。洙枸橼花。 果时穰赤。
(兴福)。
为己为它。福生罪灭。有为之善。 其利博哉。
(杂科)。
统摄诸科。同归高尚。唱导之匠。 光辉佛乘。
或庵体禅师上堂。
衲僧行李岂寻常。出匣吹毛不隐藏。夺食驱耕全正令。东西无复鬼分赃。
示众。
暗撒骊珠成瓦砾。闲倾鸩毒是醍醐。冤将恩报灭胡种。举眼无亲真丈夫。
著脚孤危草不生。勿栖泊处等闲行。临风阔却噇空口。断送浑家入火坑。
绝学无为暗号通。先天后地活虚空。纵横漏泄祖师意。争得浑家不点胸。
扯破娘生帖肉衫。袒肩赤膞不羞惭。胡来汉见非难易。大事教谁更荷担。
生狞别是一般村。品藻先贤簿后昆。掉放孤峰争合杀。棒头有眼盖乾坤。
清平世界罢干戈。无奈儿曹籍甚何。急水滩头抛直钓。锦鳞不遇枉多罗。
男儿脚底透长安。得坐披衣肯自谩。三尺冷光辉夜月。一条秋水迸人寒。
瞎驴种草不消凭。旧阁重关唾手赢。湖海晏清还独步。功归寸刃血长鲸。
判身舍命讨冤仇。热血相喷肯便休。反倒大家无寸土。空双手去占云头。
全提大用鸟投网。绝照忘机龟负图。入此门来都不是。如何升降老臊胡。
己躬日用露全真。选甚行云与谷神。合掌低头叉手处。粗言细语在当人。
离相离名无实法。非心非佛若为猜。了知极则难分付。不觉和声送出来。
支郎入作葛藤多。掜定咽喉不奈何。转得身来添气急。可怜鹞子过新罗。
小参。
赤骨力穷担片板。颠痴勃癞竖双眉。蓦生做处难名状。佛祖当头听指挥。
结座。
一拳也是打爷来。未有输赢莫放开。割舍拍盲穷性命。觜喎鼻塌见全材。
真净文禅师颂
剃发因惊雪满刀。方知岁月不相饶。逃生脱死勤成佛。莫待明朝与后朝。
灵芝照律师颂
听教参禅逐外寻。未尝回首一沉吟。眼光欲落前程暗。始觉平生错用心。
古德垂诫
地狱之中未是苦。袈裟之下苦无闻。死生大事还知否。莫向青山卧白云。
勉看经
檀那经卷早宜看。施利虽亏我不安。奉劝僧尼勤读诵。铁窗莫待电光寒。
勉应缘
出家事业总荒唐。赢得身心蚁子忙。簿上转经多积欠。眼前业障自身当。门徒施利鱼揌水。买得油盐雪见汤。年去年来何了日。不知将底见阎王。
勉住持
深嗟末说实悲伤。佛法无人为主张。未解读文先坐讲。不曾行脚便升堂。将钱讨院如狂狗。空腹高心似哑羊。奉劝后贤休继此。免教地狱苦时长。
洞山和尚自诫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谩虚名。衣裳破处重重补。粮食无时旋旋营。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雪峰存禅师入闽
光阴倏忽暂须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岭年登三十二。入闽早已四旬余。他非不用频频举。己过当须渐渐除。为报满朝朱紫道。阎王不怕佩金鱼。
宏智禅师示众
蒿里新坟尽少年。修行莫待鬓毛斑。死生事大宜须觉。地狱时长岂等闲。道业未成何所赖。人身一失几时还。前程黑暗路头险。十二时中自著奸。
省病僧
访旧论怀实可伤。经年独卧涅槃堂。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有霜。病后始知身自苦。健时多为别人忙。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
大慧和尚示徒
出家立志切须勤。也要时时近好人。蹭蹬莫随愚伴侣。蹉跎又恐落风尘。无良小辈频频脱。得义高流数数亲。若也依吾如是诫。佛家梁栋亦堪陈。
庞居士颂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遮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自保铭
姑苏无作撰
夫求名者不以德而求之。谓之恶名。求利者不以道而求之。谓之恶利。恶名为智人之所嫌。恶利有来业之所畏。上德不德老氏诫言。四邪五邪释门切忌。宁以实而失。不以得而伪。小人趋恶名之名。君子存大利之利。福劣财强财必为殃。德薄任大任速成害。古人者只要心达不要身达。他贤莫揜我贤莫伐。若如是则知其命合其道。终一身而自保。
上竺佛光照法师示小师正吾(尝住吴之北禅号东屏)
为人难为人师不易。难者何。曰天资。曰学问。曰识见。曰气象。无天资无学问。无识见无气象。若是而能为人者。未之有也。有天资而后有学问。有学问而后有识见。有识见而后有气象。若是能为人未也是何也。天资不高学问不博。识见不明气象不雅。犹之不能也。不高则庸不博则窒。不明则回不雅则野。高而智博而达。明而正雅而文。四者备能为人矣。而欲为人师者。未之可也。曷为不易。曰宗旨。曰教义。曰法相。不得乎宗旨。不通乎法相。不辨乎教义。犹之不可也。能提宗旨矣。能析教义矣。能解法相矣。不有师承不明境观。而能与人为师者。未之有也。师承正境观明。而不超悟洞彻佛意者。犹之不能也。亦既超悟洞彻矣。不能忘境观绝知见离法爱。为大导师者。未之有也。三者具矣。而不知进退得失者。犹之不可。故曰。为人难为人师不易。
圭峰禅师示学徒委曲
一从别后相忆是常。未审朝暮用心在何境界。得背尘合觉否。外境内心觉了不相关否。定慧轻安适悦否。修行若忘失菩提心知之总是魔业否。数数觉察勤勤观照。习气若起当处即休。辄莫随之。亦莫灭之。何以故。阳焰之水不应趁故。不应灭故。不应趁故。免落凡夫纵情。不应灭故。免堕二乘调伏。圆宗顿教毕竟如斯。但与本性相应。觉智自然无间。长时之事难可具书。略标大分。自须努力不多述也。
登厕规式
登厕之法律制委明。盖欲洁严身器亲近。
圣贤洗净洗手各有轨度。倘未尽谙则反污其手。礼诵烧香合掌执捉。动辄得咎。可不慎欤。今将古规稍加增削。然其细行固难备举。大抵种种动用之际。皆有方便护人意根处。自当触类而长之。书不云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况出家者流。幸冀高明劝诸后进。
○经云。若登厕不洗净者。不得入大僧数。不得坐禅床。不得登宝殿。
○须知净桶内净外触。不可将净桶入水槽中[泳-永+耽]水。须将杓盛水入桶中。免污一槽之水。
○不可安净桶在水槽上。淋其桶底触水下槽中。
○不得将触处筅帚近水槽边。恐不知者误将洗盆。
○槽中之水须频换新者。盖水留三宿只生细虫。夏月则不至三宿。切莫停积死水。若无净头之处。仰宣力者。结缘措置。免伤物命。
○初入厕时先须弹指三下。以警在秽之鬼。亦不可痰吐入厕中。以伤在秽之鬼。此二项阴德具载藏经。兹不繁引。
○初蹲身时先须倾少水在槽中。一则解旧粪臭气。则新粪易下不积槽中。
○既在厕中。不可语言作声。
○文殊经云。大小便时身口状如木石。不得有声。
○厕中不可画壁书字。每见尊宿老成。路逢字纸在地。即收置净处。或抛在水中。盖尊重字画。不忍狼籍。况书臭厕中。岂不折福。
○若洗净时右手执净桶。旋旋倾之。以左手盛水。将第四指著实洗之七度。切不可就桶中掬水。污于桶内。
○常去左手第四指爪甲。莫令藏垢。释氏要览云。佛令比丘指甲止长一麦粒许。过则剪之。今有出家人爱护指爪养长寸余。以为美观。尚纵秽躯应无净行。
○常见惜福人用厕筹毕。就净桶洗之。反污桶内。或将手入桶掬水。洗筹亦不可。
○洗净须用冷水。则益人用。热汤则生肠风等疾。
○若洗手时先用灰擦七度去秽。手背亦然。次用泥擦七度净之。手背亦然。次用皂团或皂角。或木屑。或二桑叶皆可。
○溪堂杂录云。元佑中有蜀僧智超法师。常诵华严经。已三十年。偶见一童子风貌清爽举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来。超曰。何远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导故。超曰。愿闻。曰吾师诵经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厕洗净时。触水淋其手背。而未尝用灰泥洗之。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缘此触尚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而改过。识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现有警于超也。故知洗手必须依法。因果经云。触手请经当获厕中虫报。
○后架手巾须多备三两条。频频洗换。莫令垢染以污净手。人众处五日一洗。人少处十日一洗。
○凡拭手时。须将手巾搏而拭之。庶得易干。
○入厕洗净等。经中各有神咒。必须受持。经云。若不持诵此诸神咒者。纵用七恒河水洗。至金刚际。亦不得身器清净。受持此咒者。当一一默诵七遍。则获一切清净福德。诸恶鬼神悉皆拱手。
入厕 唵狼鲁陀耶莎诃 洗净 唵贺曩密栗帝莎诃 洗手 唵主迦罗野莎诃 去秽 唵室利曳婆醯莎诃 净身 唵瞂折罗恼迦吒莎诃。
大智律师入厕垂训
折叠衣裳整齐鞋履。省约用筹点滴使水。屏息语言安详进止。当念此身满中盛屎。臭不可闻秽不可视。行厕革囊诚为可鄙。云何于身耽欲无耻。云何于食乐著肥美。结习成因果报必是。一入泥犁穷劫不已。苦乐在心升沉由己。道岂远哉。未之思尔。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