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回向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4-08-21 01:59:31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回向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很多佛教仪轨的最后都有回向文,其实就佛法的观点,我们在任何时候,做的任何功课、修行,都一定要记得做功德回向。

回向的力量有多大,看看经典怎么说。

广严城的饿鬼众

佛陀在广严城的时候,那里的信众准备在第二天迎请佛陀,供养午斋。当天晚上,有五百饿鬼来到佛陀面前请求:“明日供养您的善根,可不可以回向给我们?”

“为什么要回向给你们呢?”佛陀明知故问。

“我们是广严城这些人的父母,以吝啬之业而转生为饿鬼。”

“你们明天前来就可以。”

饿鬼们却说:“我们长相这么丑陋,若被亲朋好友看到,实在不好意思。”

佛陀说:“以前你们作恶业的时候,都不觉得惭愧,为什么现在果报成熟在身上以后,才感到羞愧呢?如果你们不来,无法把功德回向给你们。”

饿鬼们只得答应了。

第二天回向时,五百饿鬼如约前来,广严城的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佛陀告诉他们:“你们不要害怕,这些饿鬼是你们父母转生的,它们生前为了你们而造恶业,如今变成这样的身相,是否能将善根回向给它们?”

人们回答说:“既然如此,无论如何也要回向给它们。”

佛陀回向后,那些饿鬼立即转生到三十三天。

婆罗门女救慈亲

很久很久以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出世,像法时期有一婆罗门女,善根深厚,信仰佛教极为虔诚。但她有一个邪见较重的母亲,不但不信佛教,反而诽谤僧众、轻毁三宝。婆罗门女想尽一切办法劝母亲,但始终无法转变她的观念。

后来母亲过世,婆罗门女很伤心,据母亲生前种种,推知她肯定堕入了恶趣。于是婆罗门女变卖家产,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在佛像面前一直虔心祈祷。之后感得佛陀在空中告诉她,要想知道母亲转生何处,回去诚心念佛号即可。

婆罗门女回去后,不断持念佛号,以佛的加持和威力,她看到自己来到地狱,并目睹了各种苦难惨境。有一鬼王名为无毒,前来迎接她。

她问这是什么地方,鬼王说:“这是铁围山。”

“铁围山不是地狱吗?我怎么会来到这里?我母亲是不是转生到这里了?”

鬼王告诉她:“你母亲本来在此受苦,但三天前已经生天了,因为她女儿为她设供修福,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婆罗门女回到人间后,对因果更加深信不疑,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陀告诉大众说,当时的婆罗门女即当今的地藏菩萨,当时的无毒鬼王即当今的财首菩萨。


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是是有功德、有力量的,对众生有无量的利益。一般来讲,中阴界的很多众生没有机会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人间行持善法,就希望他们能将善根回向自己。所以我们如果听说人死了,尤其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应该马上念《普贤行愿品》《观音心咒》来回向,这样他们一定能受益。

因为我们是凡人,一旦离开了佛堂,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是修行人,所以面对很多世俗上的事情时,难免会产生烦恼,一旦有了烦恼,贪、瞋、痴、嫉妒、傲慢就会自然表露出来。

为了不让这些贪、瞋、痴、傲慢、嫉妒,把我们所做的功德烧掉,所以我们要做回向。

让善根福德因缘往上增长越来越多、永不消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功德的回向,就好像将自己的一滴水倒入大海,涓滴入海,只要大海不枯,你的功德永远存在一样。

这样的话,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脾气、瞋恨心燃起时,把这个功德烧掉;就算烧起来也没关系,因为只烧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剩下所有众生的功德,还是会成熟在我们身上。

所以佛陀说:“为利益众生而成就自己。”不要怕将功德全部回向给众生,也不要斤斤计较要保留多少,因为如果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被自己的五毒烧掉的话,十方众生那里还有我们的善根福德呢!更何况众生都曾经在无量劫轮回中做过我们的父母!

问:这位同修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孩子婚嫁父母不同意,双方应如何处理?孩子是否完全随顺父母心意才算尽孝?」

答:孝,中国对孝最重要的要求是顺,孝顺。但是顺,不是顺情识,是顺本性,这个要知道,千万不能弄错。

现在有些父母喜欢儿子作大官、发大财,自己好享受;儿子要是随顺父母,这就错了。所以,顺是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如果父母有过失,父母知见不正,像中国讲孝道,第一个讲大舜,舜王,舜王的父母跟他继母生的弟弟都不懂道理,都不是善人,起心动念想方设法想把舜害死。

如果大舜要是孝顺、随顺,那就只好死了,死了才顺他父母的心,这就大错,这就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所以你看看大舜,他那个孝顺是顺性德;知道父母有这个错误的观念,用高度智慧,佛家讲善巧方便,让他的父母、让他的弟弟觉悟,改过自新,回头是岸,这叫大孝!

从前做父母的跟现在做父母的,确实有很多在观念上不相同。

从前作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作大官、发大财,这种念头固然也有,绝对不是都是的。明理的人希望自己的儿孙作好人、作善人,作圣人、作贤人。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读书志在圣贤。

现在上学念书,他志在哪里?我们普遍去问这些年轻人,志在发财,这就错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去学哪个,都是想到「这个行业会不会赚钱?赚钱快不快?」全是为了赚钱去读书、去求学,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完全丧失了。

人生就是为了赚钱来的吗?他是真的为赚钱来的,一生就赚钱,他会赚,他不会用,他不会享受,最后到死了,他所赚的别人享受了,冤不冤枉!我从前讲经做过比喻,有钱的人,许许多多风景好的地方都建了别墅,房子都建得很大,富丽堂皇;自己没有时间去住,雇几个佣人到那边去住,每个月还要给他钱,请他到那里去享福。有的时候建了一栋别墅,自己一生当中一晚都没住过,冤不冤枉!这个就是什么?这个就是他的一个错误观念,一生为赚钱,不懂得享受,这个错了。

为了赚钱,儿女教育疏忽了。

中国古人讲「父子有亲」,父子亲情没有了。

父亲没有照顾儿女,儿女心目当中也没有这个父亲,这就是家不成家,这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动乱悲惨的一个原因,我们要晓得。

所以这是大学问,不是普通的事情。

现在人没有人懂得孝道了,没有人教他,他怎么会懂?他不是生而知之,要教。今天没有人教孝了,什么叫做孝,他不懂。

做父母的也不懂,做儿女的更不懂;你在学校里面问老师,老师也不懂,老师也没学过,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所以今天儿女结婚,最好提醒当事人,你们结婚的目的何在?

如果是为了两个人相爱,这个结婚是非常脆弱的。为什么?到哪一天不爱就完了,他的婚姻寿命就死亡了,这是最危险的

。今天社会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就是结婚的目的错了。

至少,结婚的目的是有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志愿、共同的生活目标,这样它才能维持长久,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所谓是志同道合,双方的兴趣相同、志愿相同,在社会上愿意从事某一种行业,有这样相同的一个志趣,维持这个婚姻就会久一点了。这是在现实状况之下,谈道义谈不上了,道义现在没人懂。

真正受过古圣先贤教诲的人,他懂得道义。道义的结合,神圣都赞叹。但是现在没有人教,谁懂得道义?

什么叫「道」?什么叫「义」?这两个字,一般人能认得,也能念得出来,什么意思不懂。连《三字经》都说:「人不学,不知义」。

这个「学」,一定要学古圣先贤的教诲,它有用,它不是没有用。

古圣先贤是真实的智慧,累积千万年的经验,是人生一条康庄大道,可惜现在人不肯学,这个就没法子了。举世之人不学,我们明白了,我们认清楚了,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

所以我们在澳洲建这个小道场,没有别的,就是提供同学们,你们真正发心要学古圣先贤的学问,我提供这个环境让你去学,让你专心,全心全力去修学。

我没有别的目的,你学了之后才知道对你有好处,改变你的观念,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价值观,你在这里头得到真正的乐趣,佛家讲的法喜充满。你不学怎么行?所以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

尽孝道,在这个世间非常非常困难。所以希望小孩婚姻美满,必须提醒他,不能够纯粹为感情,要为前途、要为事业真正找到志同道合,互相帮助,这样的结合比较好一点。

问:受菩萨戒有一条戒——不供养父母戒,或父母已经皈依,但他们认为你不为我煮荤食,或拿钱买肉或五辛物就不孝顺,就是不把他们看在眼里,目中没有他们。请问若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说法,如理如法修行又被说为不孝顺,这是做子女的错吗?

答:我想,度父母,各位要善巧方便,你要求佛菩萨加持,你要慢慢地跟他解释。现在吃素造成更健康,这是本来就有了,所以你要收集这些资料、方法,甚至找这些善知识、好朋友跟你父母解释,佛法就是要这样。本来就是为父母好,才要父母吃素对不对?只是你买素食给父母,你买贵一点的,因为爸妈就怕你不孝顺,对不对?更贵、更好吃,他就没话讲,当然你还要祈求三宝的加持。但是有特殊因缘,父母一直不理解,你也要忍辱,但是不可违抗。

但是你说再买肉给他吃,当然不行,你明明知道那是害父母,怎么能做呢?


你可以拿钱给他,拿多一点钱也没关系,所以你尽力用各方面去做,父母是爱你的,他知道你的动机纯粹是孝顺,不是东西是荤的还是素的,而是父母是要知道你有没有孝顺的心。如果你让他感受到有这个孝心,他就不会怪你。

所以若如此,父母依然很固执、嘴硬、又犯戒,在未受戒就批评受戒不慈悲或小气,是否我们受戒者还有充足的智慧?像带我进佛教的外曾祖母那样,一切加以审核,若有人错误要求就加以拒绝,如此才能称为修行菩萨行之行者,对吗?

所以我想,跟我上面讲的一样,为了如此,你要深入经藏,你要去多请示善知识。

但是皇天负有心人,什么都可以改变的,所以你要去创造因缘,不能单刀直入说要父母吃素,所以你要创造因缘。

就像各位在按摩痛的地方,你不能一下就砸下去,对不对?

慢慢… 对不对?慢慢……,使旁边的筋骨都柔软了,慢慢……,这样就比较不会痛、舒缓。

所以我想,佛法也一样,不是一下子就成佛的,要有一个方法,所以这一些可以多去实验看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